6月13日下午,《中国医药报》记者徐亚静来到我公司,就中药企业纷纷“抢滩快速消费品行业”这一现象对我公司董事长申勇先生进行了专访。
随着“王老吉”凉茶2010年销售额达到150亿,云南白药牙膏2010年销售额达到12亿,进入2011年以来,很多中药企业开始大力抢滩“快消品市场”,例如东阿阿胶集团推出了“美容养颜-桃花姬固元糕”、哈药集团推出了“双黄连牙膏”,天士力集团也在去年推出了“帝普洱茶”,中药大佬们开始纷纷“抢滩快消品领域”,到底中药企业进军快消品行业好不好、在快消品推广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,我公司董事长申勇对《中国医药报》徐亚静记者表达了以下观点:
第一、 选择有针对性的产品
快速消费品主要在超市、商场销售,针对的是普通的健康人群(当然也包括亚健康人群),医药企业推出的快消品一般多为有保健功能的食品、饮料、酒水为多,这些品类也是快消品中毛利相对丰厚、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,因此,医药企业不能光看到自己产品的“好”,还要看到竞争产品的“优”,在选择产品时一定要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工作,在市场调研时一定要搞清楚以下几项:
--到底市场上还有那些需求还没有被满足?
--或还有那些产品在满足需求方面消费者还有不满和遗憾?
--新推出的产品的新卖点要落脚点在哪里?
--潜在的客户特征是什么?(年龄、性别、职业、收入、地域)
第二、 产品包装、价格、定位、广告非常重要
快消品不像药品,患者有很强的忠诚度和客户粘性,一般不太关心产品包装(尤其是处方药),只要医生说这个药有效,药盒“长啥样”不是太在乎,如都是阿卡波糖的成分,很多患者就是认可拜糖平,你就是告诉他国产的便宜一半患者也不认就是这个道理。
但快消品不一样,顾客的忠诚度会很低,有时候购物就是凭心情好坏,看你的产品顺眼了可能就会买,所以一定要做好产品包装工作,设计包装时不能完全凭名气找设计师,有个药厂花200万请了个香港的设计师设计的企业logo说实话从美学上挑不出毛病,但是如果站在销售陈列的角度来看,完全没有视觉冲击力,将来在终端陈列时一定会淹没在一片竞品中毫无生机。
同时,产品的价格和将来的广告媒体整体投放策略也很重要,尤其是广告投放必须要要把钱花在刀刃上,别当冤大头。
第三、 必须要有专业做快消品的团队
关于这一点,我有很多客户都摔过跟头,千万要找懂快消品的营销团队去做这件事,千万不要让自己卖药的销售团队去卖快消品,这样做只能死路一条。即使是请到了专业的团队,成功概率也不到10%。曾有某医药上市公司董事长10年前(2002年)看到脑白金卖得好,便花重金挖了20人的脑白金团队给予高薪去推广其企业的某款快消品(有保健功能),因为这些“雇佣军”不熟悉该医药的内部管理模式,结果最后产品也没做起来,最后灰溜溜的走人。
所以说,没有专业团队不行,有了专业团队也不能保证打胜仗,必须要学会“小筹码、多试错”,千万不要完全让人家牵着你的牛鼻子走,否则掉了沟里才知道疼。
第四、 要做好财务准备
一般来说,快消品生命周期很短,不像医药产品可以卖十几、二十几年,像Coca-Cola(可口可乐)卖百年的快消品几乎是奇迹,而快消品销售管理的宽度、广度、深度都在药品的十倍以上,投入也是惊人的,我的经验是,快消品投入产出比规律是“大投入、大产出,小投入、零产出”因此,企业要想做好快消品,必须要有足够的银两才行。
第五、 医药主业千万不能丢
消费者认可你推出的快消品,很大一部分是你医药产品的品牌背书,所以不管将来快消品多么赚钱,都不能放弃企业医药主业的销售,仍然要大力做好企业在医院医生、患者当中的品牌美誉度。
只有这样,企业才能“既吃着锅里的、也能吃着碗里的”,才能真正做到稳步发展!
( 以上采访内容将于近期刊登在《中国医药报》上,敬请广大同仁指正。)
(我公司董事长申勇接受《中国医药报》记者徐亚静采访)